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展览 | 人类变革

崔潇 CAFA当代设计策展 2022-12-08

「当代设计策展课程」阅读展览

「Curating Contemporary Design」Reading Exhibition


设计展览如同衔接设计实践与设计历史的桥梁,当下,视设计展览“作为书写设计史的可能途径以及作为建构策展史的基础”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阅读展览 | Reading Exhibition”版块通过介绍20世纪初至今举办的具有突破性的设计和建筑展览,从历史回顾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趋势的由来,以及设计展览如何通过自身独特的叙述模式对设计史的研究、设计实践的发展产生特殊意义的。


***


展览:人类变革(MAN transFORMS)

时间:1976年

地点:纽约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


展览出版物,人类变革,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作为激进展览的代表,纽约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 (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 于1976年呈现的展览《人类变革》(MAN transFORMS) 对设计实践的定义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奥地利建筑师汉斯·霍莱因 (Hans Hollein) 作为策展人,他倾向于将物品作为社会过程的结果来广泛理解人类学,展览避免“天才作者”的范式,体现了跨学科的特点。


《人类变革》是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在关闭13年后首次举办的展览。作为美国首家国家设计博物馆的开馆大展,策展人汉斯·霍莱因没有采用设计史上最精良的设计典范,或那些著名设计师如伊姆斯夫妇 (Charles & Ray Eames) 和乔治·尼尔森 (George Nelson) 的作品,展览主要展示的是无名之物。在一个顶部装有照明灯的展示柜里,放着一张长餐桌 (暗示着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桌上展示着具有跨文化意义的面包样品,从面饼到椒盐脆饼。


Variation On A Basic Item: Bread, 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毗邻《基础之物的变化:面包》的展位,有一个墙上装置名为《基础之物的变化:锤子》,展示了一百多种类型的锤子功能的演变,从旧石器时代的石锤到装潢设计师的大头针锤。


Variation of A Product: Hammers, 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汉斯·霍莱因通过创建一个相对灵活的策展框架,展示了最广泛意义上的设计——设计是人类活动和创造力的基础,展览寻求了在更多语境中展示设计和设计系统的复杂关系和相互依赖性。《人类变革》不仅挑战了设计的概念,同时也测试了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的潜力——展览如何重新定位博物馆?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有着收藏,保存,研究,展示及教育等功能,在《人类变革》展览中,汉斯·霍莱因与包括矶崎新在内的九位建筑师与设计师 (Nader Ardalan, Peter Bode, Buckminster Fuller, Murray Grigor, Arata Isozaki, Richard Meier, Karl Schlamminger, Ettore Sottsass, Oswald Ungers) 合作,探讨了如何使博物馆从被动的展示空间,慢慢转化为主动的交流空间,以及如何利用展览作为理论建构的场所。[1]


Designers of "MAN TRANSFORMS", 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The Fearful Sphere of Pascal, 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SACRED SPACE, 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Variation On A Basic Item: Stars, 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Uses of Cloth, 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Angel Cage, 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在展览中,个体对象都是以主题“情境”的形式呈现,每一个都阐明了设计对人类意味着什么,以及人类深刻塑造的环境的能力。在这样的情景下,它们不仅仅被理解为物质的东西,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思想的对象、或是一个引发反应。呈现方式的多样使得观者所有的感官都被能被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相应的,对设计的阐释也借鉴了每位观者/参与者的经验。


汉斯·霍莱因 (Hans Hollein), 图片©Artforum International


汉斯·霍莱因 (Hans Hollein),奥地利艺术家、建筑师、理论家。1972年,他代表奥地利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了装置作品“工作与行为” (Work and Behavior)、”生存与死“ (Life and Death)、”日常生活“ (Everyday Situations)。1985年,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他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对建筑师和设计师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览出版物,人类变革,1976年

图片©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


2016年,在展览《人类变革》40周年之际,由Laurent Stalder和Samuel Korn策划的《人类变革文献展》(MAN transFORMS: The Documents) 在苏黎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gta) 开幕,这是第一次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探索《人类变革》展览的策展理念,以及其作为设计和建筑领域先锋展览的意义。[2]


展览现场,人类变革文献展,2016年,图片来源:https://www.gta.arch.ethz.ch/events/mantransforms-e

展览空间设计效果图,人类变革文献展,2016年,图片来源:https://www.gta.arch.ethz.ch/events/mantransforms-e


文/崔潇


备注:


[1]文献来源于“MAN transFORMS: The Documents” Hans Hollein in the new space created by Petra Blaisse, 2016

[2]文献来源于“MAN transFORMS: The Documents” Hans Hollein in the new space created by Petra Blaisse, 2016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当代设计策展》课程介绍


课程学术召集人:宋协伟

课程主讲教师:宋协伟、薛天宠、王乃一


《当代设计策展》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开放的专业课程,由宋协伟教授担任课程主持与学术召集人,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策展人和设计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授课。课程在讲授策展历史与理论发展流变的基础上,结合主题讨论与项目实践,研究已存的策展模式,同时探讨不同的策展行为,以及对策展而言什么是“当代性”,如何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语境之内去审视?课程通过介绍跨学科研究方法在策展领域的广泛应用,力求对策展相关议题的切入与讨论方式更加多元异质,从而以不同的视角来拓展当代设计策展的潜力与可能性。


Curating Contemporary Design Course Outline


Course Leader: Xiewei Song

Lecturer: Xiewei Song, Tianchong Xue, Naiyi Wang


Taught by leading curators and designers within the field, the course of Curating Contemporary Design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arameters of curating exhibitions. By including a contemporary curatorial brief exploring a key aspect of 21st-century curatorial practice, this course examines the working processes of organizing exhibitions with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design and the context of design institutions. The aim is to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all aspects of exhibition making, ranging from conceptual development to the physical realization of an exhibition. Students will be equipped with the creative and practical skills necessary to curate live projects and build their own professional profile.


Furthermore, with an aim to draw a focus on alternative modes of curatorial practice and the expanded no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an exhibition, this course traces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key moments) of alternative formats of curating, whilst interrogates what is precisely curatorial, within the ever-expanding parameters of curatorial practice in recent times. This is combined with 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terrogating the concepts of ‘Exhibition-making’, ‘Curating’ and ‘the Curatorial’.


当代设计策展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